苏飞: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代表中国联通做一个联通智能网联在大数据改变未来出行的汇报。首先先介绍一下联通智网对未来出行的思考,我们有哪些机遇?联通智网在这些方面,包括大数据,智能网联我们做的一些工作。目前的出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刚才黎院长也讲了,包括交通的堵塞,在一些国内比较大的城市,每天的拥堵时间很长,从北京来的同志都知道,北京的拥堵更严重,在二环上每天都在堵,死亡率也很高,有一个调查疲劳驾驶导致的死亡率达到20%以上。另外在2017年滴滴有一个移动出行指数,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移动出行指数大于2以上,真正的时间需要半个小时就到达目的地,但是在乘坐相应交通工具,我要两个小时,甚至两小时以上的时间才可以到达。包括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到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问题还是比较尖锐。


我们对未来出行的展望,一个是更加绿色,更低成本,对车辆的使用是按需的,是共享的。我们需要车的时候,就可以享受这个服务,不需要的时候,不需要车再背付养车的成本,尤其是自动驾驶到了之后,给我们提供的服务更好,给我们提供了用户体验的场景。另外ATS的协调,给我们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务,车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交互。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是政府主导、综合治理、规划和协调发展。私家车、租赁汽车、公交车进行有机整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包括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整合之后,为我们未来出行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

目前新的时代,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出行的重要载体,主要特性是网联、智能、新能源、共享。通过网络包括5G进行网络连接,通过网络把周边信息汇聚收集,收集到这些数据,能够实现车辆的智能化,通过数据进行实时性分析,达到整个车的智能化。所有车辆运营服务,都是基于新的能源,更加的绿色环保,包括车的服务方式,更多的是共享的方式。

自动驾驶带来更加丰富的出行需求和服务场景,汽车不仅是AB点的交通工具,而是具有丰富业务场景的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就有更多的应用的场景和服务的需求。未来车生活更加趋于场景化生活化,车不再是一个人工工具,尤其是随着人工5G,更加的商务化。车与车的一个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智能化、虚拟化的交通网络,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场景,都会呈现差异化的服务,共享化的服务。大数据已经发展得很多年了,七八年的时间了,这么多年大数据发展是非常快,技术比较成熟,无论从大数据的采集解析处理挖掘还有可视化,都形成大数据整套的相应体系,中国联通是最大的大数据的平台和基础。

大数据不仅仅是强调数据全面性,我们确实要采集车、人、基础设施的网络数据,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目前这个时代,数据应该产生的一个服务,车联网能提供什么样的应用和服务?比如统一的标识认证,差异化的场景,全方位的安全服务。都是未来接下来要着重突破的方面。基于大数据实现汽车标识统一认证管理,实际上在现有的服务运营和系统建设上,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在做了,我们希望把人、车、物、网、业务通过一个标识,来进行全面的贯通,我在底层可以搭建全方位都立体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做非常丰富多彩的数字挖掘和模型的建设,还有包括车主的身份,驾驶者的标识,汽车制造标识,通讯的卡好,车联网、交通路网的标识,交通设施、金融支付。会在大数据平台上,形成不同的车与网的出行数据库,包括汽车数据等等。我们目前可以通过手机号,就可以来打通这个数据。

AI+大数据实现自动驾驶在跨场景下的应用,需要我们利用大数据来进行不同场景,多元多环境的数据采集,我们要对标工作的接口,包括区域的数据,包括车辆行使过程当中的数据,目前的联通智网做的后端平台,利用数据基础,会支撑不同的跨场景的应用,包括高速的场景化。还有很好的实现自动驾驶,对于安全性能的要求,我们车辆的自动驾驶以后,包括雷达,摄象头的数据,包括人工5G网络的数据,都可以通过我们的专线进入这个数据的传输,传输到云端,云端我们建了一个安全云,实时的消息反馈给车辆,实现车辆在行使,包括在预警方面的一个及时反馈。当然这些数据,怎么样形成标准化的管理设备,我们的车辆隐私怎么保护?数据的安全管理设备,还有整个数据的恢复机制,数据如果出现了异常、丢失,怎么保证数据的云端的备份,如果数据一旦丢了,如果出现异常,将是灾难性的。实际上联通大数据做的行业拓展,数据的共享和互通,是行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有的数据,无论是车的数据还是人的数据。联通目前在探索,基于区块链数据共享的分析做了一个尝试。

所有的数据共享都需要统一开发的数据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基于不同的网络接口进行对接,达到数据的快速采集。数据采集以后要对外进行开放,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发一些行业需要的产品,需要的一些数据模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研究出更多丰富的场景出来,这是我们对于大数据采集平台的一些考虑。

随着5G的到来,希望构建人车物云协同的智能交通生态,我们已经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测试,在联通智网和研究联通研究院,在做基于5G智能交通的研究,把底层智能网联汽车,通过V2X的连接,通过新的设施。上层是我们智能云网平台,下面一层要满足自动驾驶,满足一些出行车辆王业务,对于实时性的要求,边缘云满足一些预警等实时要求,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反馈到整个共有云上或者私有云上进行测算,基站就会实现数据的计算。包括地图、视频、音频,类似于TSD业务的产品,包括服务的部署,形成5G智能交通网络生态。

对于我们来讲,联通智网是中国联通全资子公司,2015年成立,近十年都在做车联网和信息化相关服务,也是中国联通在车联网领域,唯一的公司。公司聚焦汽车行业,利用联通集团包括总部和31个省所有资源优势,来拓展车联网相关业务,目前总部在北京,有六个区域公司,包括车辆的孵化基地,包括配套公司有一千人的员工。目前主要是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网络技术方案的建设。实现通讯和应用场景的结合,联通的通讯是我们的老本行,基于通讯,把通讯和智能网应用场景很好的结合起来,把网络连接这件事怎么做好,实现持续高效的运营,我们一直在做服务运营,服务客户。

近十年的发展,有60家的整车厂的服务,网络连接的市场份额占到80%,我们上周基于大数据平台车联网统计,目前接入服务的车已经达到7500万的车联网规模。目前在场景化的通讯,运营服务和产业系统上发力,以及做相应的业务拓展。联通智网提出了Venus平台,是一个套运营机制,一个实名帐号,一个能力平台。通过V平台,把联通近十年的汽车信息化这种能力,以高效的形式分工到联通的汽车云上,形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提供大数据,提供AI,提供一些其他信息化相应的模块,面向创新者,整个这个云平台是开放的,我们也欢迎合作伙伴,我们的供应商来和我们一起基于这个平台,来研究出不同的应用。希望融合生态的服务能力,目前这个平台,针对这个方案已经逐步在落地了,包括整个数据等等。

因为中国联通做大数据,在三大运营商里面我们是比较大的,中国联通大数据的能力,是做了一级架构,什么是一级架构,中国联通的数据,网络的数据,包括车辆的数据,是全国采集,在总部进行集中化储存,总部拥有全国的中国联通网络的上网、通讯等等信息进行的储存,包括车联网的数据都在这个平台之上。具备了一个PE型的储存能力。六大类500多个汽车行业的标签,这里面的数据,有些是我们从网络进行解析得到的数据,有些是我们通过爬虫互联网编程手段来获得的一些数据。行业的标签搭建,车型的行使的距离,它的一些区域,车的驾驶方向行为,建立数据库和应用场景库。目前我们收集到全国用户数据,现在是搭建了三千个用户级的标签,关注的是一些车主的商业标签,它的一些行使的偏好,一些上网的偏好、个人属性、行使路径轨迹,形成了用户的标签,把车和人业务、网络在数据层面进行了一个打通。我们也固化了一些模型,在这个上面做了很多关于用户画像,包括精准营销,包括征信这样的模型,也跟很多4S店联合在做这个事,平台的功能。这个平台也是对外开放的,这个平台对外开放的时候,是把用户、把车的数据进行了脱敏的处理,你看不到用户的手机号和身份证号,但是他上网的轨迹信号,我们是可以共同来研发的。联通也是可以和行业伙伴可以在平台之上共同做一些数据的挖掘和应用。

我们在出行也好,目前准备做的一些事情,一个是基于大数据个性化运营体系的搭建,刚才讲到底层数据的贯通,通过车可以分析到车,也可以分析到他上网的一些行为。基于采集的一些场景化的数据,就可以做个性化和场景化的分析。他的年龄段、性别、包括经常使用的哪些APP,他是不是爱听音乐,包括常去的地方是哪里,驾驶的一些行为,包括一些服务的标签。场景化的分析,另外跟公交集团做公交服务体系的优化,进行联合的分析,包括分析用户乘车的热力,计算公交线路是否合理。另外5G也是在许多省完成了多个地方的验证,我们也是积极参加国家级平台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做了相应的基础探讨和建设。另外面向自动驾驶构建核心基础设施,网络、5G边缘云的建设。下一步合作5G车联网多场景业务创新和商业拓展,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