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16日,第十六届广州车展拉开大幕。作为全年最后一次大型汽车展会,在车市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本届车展备受关注。搜狐汽车原创新闻账号[汽车咖啡馆]将对话数十位汽车行业嘉宾,呈现他们对车市的思考。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在接受搜狐汽车采访时表示:
1.2018年大众产品重点为SUV,2019年将适度向新能源转移,在中国推出3款纯电动车型。
2.2019年下半年,大众所有新车型将全面互联网化,并采用自然语音识别技术。
3.至2020年,大众品牌乘用车销量中新能源占比5%-10%,最终目标为20%。
以下为冯思翰博士访谈实录:
冯思翰博士:2018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但对于大众汽车品牌来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我们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共计9款新车型。在大众汽车品牌“众前行,致未来”的战略指导之下,我们今年确实有非常大的进步——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在中国拥有3款SUV,现在已经拥有6款,兑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关于SUV布局,我们在尺寸方面覆盖了从紧凑型、小型SUV,到全尺寸SUV的不同细分市场,并且在车型特征方面从时尚到实用性等各种形式上都有充分布局。所以,我们相信在第3000万台车或第3000万位车主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主心仪大众汽车品牌新的SUV产品。
2018年,我们重点是SUV,同时也不忘在核心轿车领域推出新车型。接下来,我们的重心会略微转移到新能源车。说到新能源车,今年我们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起步,即两款国产新能源车型产品:一款是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一款是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两款进口车:一款是e-Golf,并且e-Golf的销量也有不错的攀升;在广州车展我们还推出了蔚揽旅行轿车GTE,所以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已经推出了这四款车型。
明年我们将会在中国推出3款纯电动车型。2020年,我们即将基于MEB平台打造新车型,所以我们在时间表上会稳步扩充新能源车的阵容。
2019年,我们在技术上将有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一是在2019年下半年,所有新车型都将实现全面互联化;二是在语音识别技术方面,将会采用自然语音识别技术,使我们的车载信息娱乐更加直观、舒适。
所以2018年已经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2019至2020年,我们会源源不断地将创新的产品和新颖的服务推向中国市场。
搜狐汽车:第一个问题,今年新的SUV进入中国以后,大众品牌SUV已经达到了6款。这6款SUV可能形成一种家族化的产品,很多产品会处在同一个细分市场,大众品牌是否会担心它们的相互影响?
第二个问题,昨天发布的新能源中提到,“2020年(集团)在中国新能源销量目标是40万辆”,大众汽车品牌将占比多少?
冯思翰博士:在差异化方面,过去三十年间我们在轿车领域已经拥有了充分经验和实践。即便是面向类似的细分市场,仍可以确保不同的产品之间形成一种合力,实现充分的差异化。举例,上汽大众的帕萨特和一汽-大众的迈腾所面向的都是中大级轿车细分市场,但从它的设计和配置来说,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确保能够很好地覆盖不同的细分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我们也会把这一思路和成功经验复制到我们的SUV当中。
就目前几款SUV横向比较,即便都面向类似细分市场的产品,在尺寸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在前脸以及其他角度的设计上,也都有明确的风格差异。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会确保不同产品上会有足够的的差异性。
关于车型的命名,将以“T-Family”SUV家族为大背景,在两家合资企业分别是以“探”字和“途”字作为第一个字来命名我们的SUV产品。总体来说命名逻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说到新能源车的数量目标,具体数字目前还不便公开。但是我们拥有一个递进的目标:至2020年,我们希望我们的新能源车在大众品牌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能够达到5%到10%左右;并且到2020年,我们基于MEB平台的车型将开始进行量产,也会进一步放大新能源车在销售总量中的比例。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新能源车在大众品牌乘用车在华总销量中占比20%。
搜狐汽车:以广州为例,广州已经明确指出2019年3月份会实行国六标准,但是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有一个问题,现在有一部分车型还是在采用国五排放标准,什么时候会升级成国六?这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国五升级到国六过程中,大概会增加多少成本,这个成本是否会造成车在终端优惠行情的减少,或直接指导价的增加。
此外,我们关注到今年新款途锐正式在国内上市,整个大众集团高端的SUV目前是不缺乏车型,但是从目前轿车阵营来说,在整个大众家族里,迈腾和帕萨特始终定位于中级车,更高端轿车现在大众是否有计划?
冯思翰博士:关于国六的问题,我们在密切关注中国在国六的政策和落地的一些进展,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某些城市可能会提前实施国六。所以我们现有的TSI发动机基本都已经为国六做好了准备,我们预计在2019年春季之前实现这些发动机的量产。
排放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发动机的要求达到了更高水平,所以在生产环节确实相应地会有成本的增加,但是在过去十二个月的车型更新过程中,相应的技术准备已经被充分考虑,所以在终端价格上不会再造成额外的影响。
目前,在中国轿车领域的主要的两款旗舰车型,一是上汽大众的辉昂,二是一汽-大众的代表大众品牌设计旗舰的全新一代CC。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大众汽车品牌希望打造的是大众之车。
搜狐汽车:今年以来,中国乘用车销量下滑比较明显,预测车市增速放缓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常态。请问一下冯博士如何看待?SUV市场也难得一见地出现了放缓趋势,今年大众也推出了非常多的SUV产品,请问一下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冯思翰博士:说到中国整体车市,确实在上半年和下半年是两个反差较大的表现。我们确实也注意到这一点。但如果以全年为单位进行统计的话,预计中国车市全年的表现可能会与2017年持平,或者出现2%到3%的小幅下滑。如果将其置于中国车市过去几十年发展背景之中的话,那么这样一个变动并不算非常剧烈。
从长期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目前车市的困难是暂时的,整体经济情况对行业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汽车市场。
关于SUV细分市场,从宏观角度说,过去两三年间我们觉得SUV的发展始终保持着攀升的态势。从微观角度说,2018年SUV和轿车业绩相比较有起有落,但我们觉得SUV会从目前42%至46%的占比稳步攀升到50%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众汽车品牌将会在车身造型方面不断多元化,给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
搜狐汽车:中美贸易争端造成一些进口品牌价格的攀升,大众会不会加速大众在华产品的更新和布局?
冯思翰博士:我们认为开放的、平等的贸易才真正能够带动一个行业健康的发展。大众品牌在国产化方面非常充分,所以真正是根植中国,这也使我们没有太受到相关事件的影响。
搜狐汽车:刚刚提到2019年下半年新车都会实现百分之百互联化。想问一下大众未来在车联网方面的布局,还有推出的一些产品在大众汽车上的应用。
冯思翰博士: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确保在2019年所新推的车型中实现全面互联化,通过车载互联设备等硬件方式来提高互联程度,或者在对我们现有的系统进行升级后,也能提供丰富多样的功能配置。
另外我们也与“出门问问”进行了合作,他们在自然语音识别,高速、高性能的语音处理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技术。所以对于大众汽车品牌来说,我们将会很好地去应用集团层面,包括“出门问问”这样的合资企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使我们整体互联化在市场上能够更加出彩。
搜狐汽车:在中国两家合资企业比较成功,国产化程度也很高,但是相比之下,尚酷、甲壳虫相继停产,后续产品比较缺乏。大众进口车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冯思翰博士:进口车相对来说比较小众性,它的市场需求量相对比较小,所以总量来说,并不具备国产的条件。但是一些车型有非常扎实的粉丝基础,还是有很多铁杆的车迷,所以进口车会继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途锐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途锐的最新科技,通过我们进口车业务可以第一时间引入到中国市场。又比如,对于I.D. BUZZ等车型来说,也可以先进口到中国市场,了解市场反响。
搜狐汽车:福田、大众、日产这些企业其实都在电动车领域有着大规模的投入,中国本土新创品牌这两年电动车方面竞争应该非常激烈的,想知道大众在这一块觉得自己的竞争优势在那里,包括产品、体系能力等多方面?
冯思翰博士:大众汽车品牌在纯电动车或新能源车上拥有技术优势。现有的MQB平台已经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个非常灵活的平台。MQB平台既可以搭载内燃机,也可以把它与电机系统相配合打造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还可以适用于纯电动车基于MQB平台的生产,所以MQB本身已经为新能源车、纯电动车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在今后两三年间,我们将会推出基于MEB平台的产品,为纯电动车打造一个定制化的平台。所以从MQB,到MEB的布局,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相信我们在中国将会成为领军式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除技术平台之外,我们也在基础设施服务领域不断为中国潜在的新能源车消费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服务。目前通过进口车的实践,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充电桩搜索、充电付费机制方面的服务,我们正在探索,这些服务很快会向中国其他新能源车型的用户开放。
又比如,电动车跟其他车型不太一样,对于经销商网络服务内容、技术能力将有很多新的要求。所以这块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参与的领域。另外,我们也在通过第三方机构讨论和研究电池的回收、处理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其实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确保我们对于电动车销售、服务能够提供最可靠、完整体系。大众汽车的用户信赖大众汽车品牌,期待得到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电动车将涉及到的服务和产品支持、售后等各方面都具有更复杂的多样化要求,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大众汽车品牌就是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可靠、最安全、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搜狐汽车:现在车的科技感越来越强,但是车的温度越来越低,车越来越冷漠了,所有的品牌都在提AI、都在提新能源,但是其实作为一个喜欢车或对车比较有感情的人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昨天也提出智能出行的布局,通过昨天那个短片可以看到,从父亲的自行车后座到移动出行办公,到最后智能出行,大家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先进,但是人情味越来越少了。大众一直是技术的先行者,也是行业的标杆,有没有可能在高科技的同时,让整个车变得有温度?比如加入一些社交的元素在里面?昨天看到核心服务里有导航,有行车,所有技术都是来解决问题的,但是忽略人感性的东西,未来有没有在这方面有一个设想?
冯思翰博士:首先可以做的是设计,包括外观设计、内饰设计。比如刚刚在展台上看到所有的SUV,其实在设计上都更加富有表现力,注重大胆、多彩,在设计上我们已经实现更有温度感和更加人性化。
除了在产品设计上可以实现突破之外,在经销商网络、在4S展厅方面一样可以实现改造,使我们更加接地气,更能契合消费者需求。比如,我们已经对现有4S店的客户服务方式、沟通方式进行提升,我们还将实现一个线上和线下更融合的服务方式,通过创新,使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能够有更加实时、更加紧密的互动。
最后一点想补充的是,我们也希望通过进一步深耕CSR工作,使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我们品牌和企业的温度。我们也将着力发展两个方面:第一,在脱贫减贫方面;第二,在足球的普及方面,我们也会成为中德两国之间的桥梁,使得足球在中国能够更快地普及。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转自:搜狐汽车